成果介紹 :
本課程的學習成果展現分為四大部分。 一、 課程實質內容 課程實質內容方面可分為三個部分,第一是資料研讀(共7次14小時),閱讀日本地方創生專家木下齊先生的《地方創生戰鬥論》及《地方創生10鐵則》二書作為主要研讀資料,並搭配各國案例與台灣現況加以討論。第二是專家演講(兩次6小時),4月12日邀請王皓平博士(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)演講「日本地方創生」,5月10日邀請盧俊偉博士(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)演講「我國在地青年與地方創生」。第三是田野調查(2次10小時),至桃園市主辦的「農業博覽會」和「台北市忠勤里(南機場社區)」進行參訪,了解地方政府的地方創生及社區組織的社會創新發展。 二、 課後實作 課後實作可分為三個部分,第一是資料蒐集(每個人4小時),課程相關實務運行經驗、地方創生相關訊息、政府措施及社會創新案例等資料之蒐集。第二是撰寫書摘與心得(每個人8小時),包括《地方創生:小型城鎮、商店街、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》與《地方創生戰鬥論:地區營造從活動到事業,必備的思考、實踐、技巧!》二書之摘要與心得。第三是成果製作討論 (每個人8小時),期末成果影片製作、《地方創生與社會創新微學分課程記錄全集》製作。 三、 影片呈現 修課同學製作「地方創生與社會創新微學分課程期末報告」影片,(12分58秒),內容包括緣起、教學目的、授課方式、實作、各週研讀資料、專家演講、田野調查及個人心得。 四、 紙本展示 本課程成員將每週上課內容及閱讀專書,撰寫成書摘與筆記,對專家演講進行重點整理,也在田野調查後進行團隊討論並彙整討論心得,將上述的資料整理成《地方創生與社會創生》全紀錄。
發表學期 :
106-2
召集人 :
楊士學
系級 :
客家系二年級
成員 :
朱佩琪、曾珮慈
社群類別 :
跨領域(跨院、校)
學習反思與效益 :
1. 修習課程成員有高度的自主學習意識,開課之前便與授課教師密集商討,依據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實務發展現況,課程設計經過師生縝密討論,讓1學分的微學分課程有著清晰的理論架構與分析層次、豐富的課程內容、校外專家精闢說明與分析、第一線的實務觀察與熱烈的團體討論,是一門非常充實與充滿知識承載度的課程。 2. 課程的分析探討層次,從宏觀的中央政府政策緣起、地方政府的創生措施、社區的創新作法、個人的創新經驗,日本與台灣的政策脈絡與運行經驗,都有清晰的說明與介紹,對於地方創生與社會創新的意義與作法,讓成員有著完整的認識架構與思維方向。 3. 上課過程中,不論是書籍資料的閱讀、專家演講、田野調查、課堂討論與第一線人員訪談,授課老師努力的連結大家的過去所學知識,以及驗證讀書會曾經閱讀的資料,對於同學們溫習既有知識及學習新知識有重要影響。 4. 田野調查部份,深入思考於第一線人員面臨的問題、擁有的資源、思維的視野、可運行的工具與實際採取的措施,以易地而處及換位思考的方式,了解及掌握第一線人員的視野與智慧,這些是不可多得的經驗與學習機會,提供我們學理與實務應證的機會。 5. 這門課的學習成果,也將成為日後其他課程與知識學習的成長機會,不論是社會參與、社區組織發展、社會服務提供與營運、非營利組織管理、社會企業經營、中央政府的地方創生政策、地方政府創生措施等,同學們都有迎接面對的信心,並勇於從事推動實務的挑戰。
執行所遇之困難 :
微學分課程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助益助甚多,再次感謝教務處、教學發展中心及老師的協助。
關鍵字 :
地方創生、社會創新
作品附件連結 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SJWKJ5lpX4&feature=youtu.be